关于我们

质量为本、客户为根、勇于拼搏、务实创新

< 返回新闻公共列表

Java中的六种经典比较排序算法:代码实现全解析(上)

发布时间:2023-06-28 13:01:01
一、 前言 1.1 引入 排序算法是程序开发和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算法之一。排序算法可以对一个未排序的数据集合进行排序,使得数据集合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。排序算法是算法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,因为排序算法的效率影响着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。 1.2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,并且通过代码示例演示它们的实现过程。本文会逐一介绍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、插入排序、希尔排序、归并排序、快速排序等六种排序算法,并对它们的原理、思路、代码实现及时间复杂度进行详细分析。最后通过性能比较实验,比较这些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耗时情况,从而得出各种算法的优劣。 二、 排序算法概述 2.1 什么是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是一种对数据集合进行排序的算法,按照某种顺序重新排列数据集合中的元素。排序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,例如程序开发、数据库查询优化等。 2.2 排序算法分类 常见的排序算法可分为以下几类: (1)比较排序:通过比较数据集合中元素的大小关系来进行排序。比较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、插入排序、希尔排序、归并排序、快速排序等。 (2)非比较排序:不需要比较数据集合中元素的大小关系来进行排序,而是通过类似于哈希表的方式将数据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分配。非比较排序算法包括计数排序、桶排序、基数排序等。 2.3 排序算法比较 不同的排序算法有不同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,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排序算法。下表列出了常见的排序算法,以及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。 排序算法 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 最坏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排序稳定性 冒泡排序(Bubble Sort) O(n^2) O(n) O(n^2) O(1) 稳定 选择排序(Selection Sort) O(n^2) O(n^2) O(n^2) O(1) 不稳定 插入排序(Insertion Sort) O(n^2) O(n) O(n^2) O(1) 稳定 快速排序(Quick Sort) O(nlogn) O(nlogn) O(n^2) O(logn)~O(n) 不稳定 归并排序(Merge Sort) O(nlogn) O(nlogn) O(nlogn) O(n) 稳定 堆排序(Heap Sort) O(nlogn) O(nlogn) O(nlogn) O(1) 不稳定 计数排序(Counting Sort) O(n+k) O(n+k) O(n+k) O(k) 稳定 基数排序(Radix Sort) O(kn) O(kn) O(kn) O(n+k) 稳定 这些是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,常常用来衡量算法的效率和实用性: 时间复杂度 含义 O(1) 常数时间复杂度 O(logn) 对数时间复杂度 O(n) 线性时间复杂度 O(nlogn) 线性对数时间复杂度 O(n^2) 平方时间复杂度 O(kn) 线性乘以常数时间复杂度 O(n+k) 线性加常数时间复杂度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,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: (1)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虽然实现简单,但其时间复杂度都比较高,不适合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合。 (2)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比较稳定,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排序算法。 (3)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都是基于分治思想的排序算法,它们的时间复杂度比较低,是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合的不二选择。 三、 冒泡排序 3.1 原理与思想 冒泡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算法,它重复地遍历要进行排序的数组,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,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,则交换它们的位置。这样一遍遍历下来,每次都将数组中最大的元素“冒泡”到最后面。如此操作,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好位置。 3.2 代码实现 下面是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: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int[] arr) { int len = arr.length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 - 1; i++) { for (int j = 0; j < len - 1 - i; j++) { if (arr[j] > arr[j + 1]) { int temp = arr[j]; arr[j] = arr[j + 1]; arr[j + 1] = temp; } } } } 3.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的含义可以在2.3查看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^2),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,效率较低。具体来说,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 n*(n-1)/2 次比较和交换,而最优情况下则只需要执行 n-1 次比较和 0 次交换。在平均情况下,冒泡排序需要执行 n*(n-1)/4 次比较和交换。由于时间复杂度为 O(n^2),因此冒泡排序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排序问题,但由于其思想简单,实现容易,并且常常被用作教学用例,以帮助学生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。 四、 选择排序 4.1 原理与思想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,它的基本思想是:每次在待排序的数组中选取最小的元素,然后把它和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,接着在剩下的元素中再选取最小的元素,放在已排好序的数组的最后面。如此操作,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好位置。 4.2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(int[] arr) { int len = arr.length; for (int i = 0; i < len - 1; i++) { int minIndex = i; for (int j = i + 1; j < len; j++) { if (arr[j] < arr[minIndex]) { minIndex = j; } } int temp = arr[i]; arr[i] = arr[minIndex]; arr[minIndex] = temp; } } 4.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的含义可以在2.3查看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^2),因此与冒泡排序一样,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排序问题。具体来说,在平均情况下需要执行 n*(n-1)/2 次比较和 n-1 次交换。在最坏情况下,需要执行 n*(n-1)/2 次比较和 n-1 次交换。在最优情况下,也需要执行 n*(n-1)/2 次比较和 0 次交换。虽然时间复杂度比较高,但实现简单,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。 五、 插入排序 5.1 原理与思想 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,它的基本思想是:将待排序的数组分为已排好序的部分和未排序的部分,从未排序的部分中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好序的部分中,使得插入后仍然有序。如此操作,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好位置。 5.2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int[] arr = {5, 2, 4, 6, 1, 3}; insertionSort(arr); for (int i = 0; i < arr.length; i++) { System.out.print(arr[i] + " "); } }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(int[] arr) { for (int i = 1; i < arr.length; i++) { int key = arr[i]; int j = i - 1; while (j >= 0 && arr[j] > key) { arr[j + 1] = arr[j]; j = j - 1; } arr[j + 1] = key; } } } 5.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的含义可以在2.3查看 对于插入排序,时间复杂度取决于需要进行排序的数据的数量以及数据的状态。最好情况下,当数据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时,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(n)。最坏情况下,当数据以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时,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(n^2)。由于插入排序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效率很高,因为它仅仅需要比较少量的元素。

/template/Home/leiyu/PC/Static